金一兄约写过年的稿子,我想到了鲁迅。花了3天的时间,将《鲁迅日记》中每年的除夕与大年初一的文字一一抄写出来,再细细考量,发现鲁迅的过年有着鲁迅的味道。《鲁迅日记》开始于1912年5月5日,是他与许寿裳同赴北京教育部上班的时候。这天的日记有“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一个南方人初入北方,情绪明显的低抑。而春节的出现,则要等到1913年2月6日:“旧历元旦也。午后即散部往琉璃厂,诸店悉闭,仅有玩具摊不少,...
知道她早已不在,还是跋涉了三百里路,深入到泰山山脉西北的脉梢处,找到那个寂藏于长清云崮湖五峰山邃谷中的衔草寺,去感受那个名叫孔宪红女子的生时足迹。她就生在寺中,在寺里长大,又独自守护了二十多年这个几乎连废墟也算不上的古寺,可称为讫今为止衔草寺最后一位守护人。我周周转转地赶过去,群山环堵间,哪里还有寺的踪影?连那块木制的市级重点文物标牌,也淹没在荒草与荆棘里。我立时想到,如果她还守着这个寺,这一切...
目录1、大明残瓷记2、白与黑3、疯进雪里4、问野鸭5、影子断想6、野泉大明残瓷记走了五百年,终于找到我的家门,虽然已经深度残缺,但我知道它曾是一只饭碗,一只“大明年造”的青花瓷碗。几乎只剩下一个碗底,却还活着。那片扁月依然随意在天上,映得那枝横逸之梅精神抖擞,还有一棵山茶摇曳着几束花苞陪梅吐蕊,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只是那两块紧挨着的洞石,耸在山茶与逸梅之间,仿佛两只喜鹊在出神地望月嗅香。碗底的背面,四方...
作者:张海燕 编者按:再也难见有血有肉的文学评论,而文学评论既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又是可以助力文学健康成长的园丁。我甚至失望到将当下流行的文学评论比喻为中国男足。但是,总会有金子在山野间发光,文友张海燕的这篇评论,就是山野间一道亮闪闪的金光。新的视野,扎实的深度,对文本的评析、发掘与创见,更有直面当下敞开心扉的真诚,都使这篇一千七百多字的评论,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是《木生垦荒》公众号“文学课堂”的开篇...
晚霞在西天祈祷月亮在中天垂泪六月三日十九时四十分我在长清开山徐志摩遇难处重温他的“血海”论凌晨时分满天的星斗可是密密麻麻的弹痕写于2025年6月4日星期三晨
中国文学版块共有七个栏目,即古代经典、五四文库、鲁迅文丛、当代经典、名人名作、百年翻译与文学评论。栏目运行第一步是填充内容。为使栏目一炮打响,应首先推出最精彩的内容,之后每月更新一次。“古代经典”《水浒传·鲁智深》:第三回至第八回、第十七回、第九十九回。“五四文库”何其芳《画梦录》、萧红《呼兰河传》、郭沫若《女神》“鲁迅文丛”《野草》全部24篇“当代经典”孙犁《白洋淀》、汪曾褀《受戒》“名人名作”巴金《随想录...
各位前辈,老师下午好!很开心能来参加这场文化盛宴。我文化底蕴薄弱,在此只浅谈一下我拜读完李老这部《火凤凰》的感悟。 先生用一颗炽热的心,在笔尖描绘出最美的图腾“一只银色的火凤凰,衔着旭日,在晴空里飞”,飞越山河万里,穿过时间的隧道,银凤凰变成了火凤凰,这只在烈焰中冲飞的神鸟,我没有听到她赴死的悲歌,锵锵而鸣的是她新生的宣言,每一道被灼伤的疤痕,都连接成,一片一片,耀着金光的新生的羽翼。 先生写这篇文章...
人有人缘,书有书缘。木生兄虽是我多年老师和领导,而于其新著《火凤凰》结缘不到半年。去年12月4日,在北湖畔的湖上人家,我们共同的老师高晶继先生组织的聚会上,木生兄带来数本他的新著《火凤凰》。人多书少,难应众求,新书很快被“抢”一空。木生兄知我心思,却故意问我:“还有最后一本,是送给高老师呢,还是送给你呢?”见我踌躇,他便说道:“给高老师的书,我要专门奉上,这本就给你吧。”我自是欣然接受,扉页上未及签上他的...
书稿出版历时近两载,本书的主编程扬女士初接到书稿时说:华龄出版社虽是副局级事业单位,但是出版如此多篇幅的书法集还是第一次,但这些难不倒我们,因为我们的团队是专业的,承诺并签订合同成书时间为2024年5月底。事与愿违,因为出版社的出版刊物集中且繁多,整整延期了九个月。下面简单回顾一下出版的小插曲。我因经验不足,二百六十余幅作品拍摄、补拍成电子版就用时近两个月,以保证每个字都可以放大十倍不脱焦。因为校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