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大吕家乡教授评《民间布衣志》(根据语音整理)
2024-04-08 10:45:15
  • 0
  • 0
  • 4

木生啊,我这两天在读你的《民间布衣志》,这本书太好了,不是一般的好啊,非常好啊,让我感动,让我震撼啊。我一方面很爱读,另一方面有时候又读不下去,因为读起来太难过了。往下读,对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是个巨大的考验啊。你这是一些血泪文章啊。

你写的这些人物,都是这个时代的化石啊。你给他们写了这个算传记吧,也就是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一个的活的化石。这些化石都浸透着你的心血啊。这是一定要传世的。

我想啊,你为什么写的这么好呢?首先你动笔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的太充分了。一个方面就是,你对于和人物有关的时代背景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人物有关的专业知识也很充分。例如涉及到上个世纪五十年初到七十年代末的一次次大事情,你对那些情况都是了如指掌并有着深透的认知。在专业知识方面,你写到汉代的石刻,你确实有一定的研究;写到绘画,你对于绘画艺术做了学习与研究;写到书法,你对于书法艺术以及各朝代各名家书法的特点,都有着认真地学习与涉及。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你写这些人物是很困难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你对所写的人物,他们的经历遭遇,他们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性格等等非常的熟悉。对人物的了解不是粗略的,和记者访问一个人完全不同,没法相比呀,你对人物的了解是立体的,尤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了解,真是体贴入微,感同身受啊,要不然你不可能写得这么动人。因为你对人物有这么深切的了解,对时代有这么深切的认识,所以你在动笔之前,就对于当时的整个环境也好、对你所写的人物也好,具有很强烈的感情,你的笔墨很自然地就渗透着感情,渗透着你的血性。以上是说你动笔之前充分的准备,这是一般的作者不具备的,甚至不注意的。

再一个方面,你动笔之后啊,你是在精心的写作,绝不是轻而易举,漫不经心地写,没有那回事。每一篇都是你的精心之作。比如说怎么样选择材料,怎么确定轻重,详略,抓哪一些细节,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结构布局,稍微仔细看看,都能看出来你的这个精心地推敲。

你的语言文字我越来越体会到有你自己的风格。语言文字很讲究,既有气势,又有韵味。既能够让读者受到“裹挟”,又能够经得住读者去细细地品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也就成就了你文章精品品位。

以上是一些总的感觉,下面我结合几篇具体的作品来说说我的感受。有几篇文章非常非常地打动我,震撼我。一个就是写张圣时那一篇,最让我震动的,就是28页,你写他不得不妥协认罪,那种内心的煎熬,太有深度了,一般的作者是体会不到,写不出来的。因为我有这方面的体验啊,所以一读到这个地方就深有感触。

再就是写朱锡禄那篇,写他爱石头和爱妻子的矛盾,本来爱石头和爱妻子不应当有矛盾,但是在那一种困顿的生活环境当中,就产生那种矛盾。那种撕心裂肺的内心的折磨,哎呀,别人没法理解呀。你把它抓住了,你体会到了,你把它写出来了,这些地方太感人了,是很独到的一些东西。

另一篇写陈我鸿,有个地方写到我是活下去还是死去啊,那种内心的纠结,我是深有同感的,我读到这个地方,回想起当年我的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这个地方写的太有特色了,太有那种人性的深度,也太有时代的深度了。只有在那一种时代的节点上,才能逼出人性的那样的一种深度表现。

还有一篇你是写残疾诗人董业冰的,我觉得你是用的小说的写法,用小说的写法来写真人真事往往给人一种有水分的感觉,但是我读你这篇文章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和这个人物合为一体了。比如临死以前,他对他妻子那一些谈话,你写了好几页,写的太有深度了,太细致,太精彩了。单凭技巧是写不出来的,你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那是人物在说话,也是你自己的心声啊。这些地儿,我读起来就不由地流泪,又感动,又觉得心里疼得了不得。

最后我才体会到,为什么你这本书出版所遇到的艰难与波折了,因为你所写的人物,几乎全都是那个时代的受难者,而不是时代的点缀,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你对于这个时代的分析与评价,与你对于一个真正人性的光明的时代的期盼。当然这个作品不合时宜了。也正因此,他们成了这个时代的见证,这个时代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化石。这本书是非常值得写的,我非常感谢你留下了这样一些化石。

木生,你这本那个民间布衣志啊,我全部读完了,一篇一篇看和是津津有味,兴致勃勃,感慨系之啊。嗯,一面读啊,一面回想我自己的经历,有时想到我这个小孩儿的时候在老家的一些记忆。比如那个渔鼓父女两个人的故事,我就想着我小时候听渔鼓坠的情景。前面第一辑第二辑里我很喜爱的篇目,上次我都讲了。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呀,也有许多我很喜欢的文章啊,我觉得可以称为杰作的,例如,写那个哑巴赵建德的,写那个半瘫痪的徐庆群的,写教育世家怎么爱书护书的,写那个救助动物的朱文霞的,写那个时代的悲剧女性老四婶的,还有就是写你的三位母亲,你的生母,你的继母,你的岳母,都是同样的善良的,施恩于人间的啊,也都是时代的见证人啊。还有就是写渔鼓父女的……我读这些文章啊,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一些东西。也可以说你这些文章的笔触啊,写到了人性最深处,以及时代最深处的一些东西。另外我很感兴趣的还有那个戏说红楼,任松筠这部书我这还没听说过嘞。

以上是说我很喜爱的一些文章。下面说我从你这本书里面体会到啊,民间人物是一个很尊贵的称谓啊,以前我还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民间它是和庙堂相对的。所以是不是民间人物啊,和你的文化水平无关,和你的专业分工也无关,你可以是作家、诗人、教授、画家,歌唱家,民间人物志里面都有。能够称得起民间人物,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你的根是扎在民间的,你的眼睛是向下的。就是说你是心系苍生的,不是向往庙堂、一心往上爬的。所以啊,能够称得起民间人物,这是是相当高的一个门槛。民间这两个字啊,就会把许多的知识分子,那些所谓有头有脸儿的知识分子啊,就给他挡在这个门外了。

另外,读完你这本书啊,我就想到冯骥才的一本书,我记不很清楚了啊,好像是写那个时代的100个人的故事吧。我至少是读过一部分吧,因为他这本书啊,我就想到两个建议啊。一个就是你写了50个人是吧(实际是60多个)。你这个民间志,是不是每一篇能够让它的篇幅或者内容稍微接近一些,均衡一点。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每篇篇幅差不多,就是说不要长短差别太大。这是一个建议。再一个建议,就是总体风格上能够比较的趋近一些,不说完全一致吧,要让这个风格能够差不多,总体上是不是更加这个大众化一些,因为是写民间的嘛。前边儿我曾经很赞赏的,像写那个残疾诗人的,那个写法确实很精致,尤其心理描写啊,是不是稍微再向大众化这一方面靠拢靠拢。让你整个这一本书啊,有一个相近的风格,就是在总体上,保持一种大众化,或者说通俗化,这么一个基调啊。这是我的一个建议,你可以考虑一下。

总体上读完你这本书很有收获,嗯,让我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自己的情绪啊,性情啊,也得到了陶冶,让我向民间更趋近了一步吧。从内心里面感谢你。嗯,这个书可能还是有一些错字。再版的时候,或者大改或者小改。嗯,谢谢啊。最后再说一点,不知道当说不当说啊,有一篇写那个微山湖鹰帮,就是用鱼鹰来捉鱼呀,我觉得这个对鱼来讲就显得有点残忍了,你看是不是可以忍痛割爱啊?我这是随便一说。总之简单一句话,希望这本书成为真正值得传世的一本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