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束红玫瑰
2022-09-06 15:10:32
  • 0
  • 0
  • 18

目录

夏之歌:刘利民

鸭的湖:刘东华

袁永生散文

人物三篇:黄侠

飘香的走廊:李雁鸣

秋日相册:屈绍龙

亲近麦子:耿清瑞

白衣慰风尘(外一篇):张玉岗

母爱无言(外一篇):张玲

孔林深处,看一朵花开:李冬梅

梦圆羊山:王尊广

幸福的牵扯:耿玲

又是一季杏儿黄:高春云

重登太白楼:蔡月萍

一双断底的运动鞋:闫茂坦

万山朝尼:刘文华

一十七束红玫瑰

十七位文友,给大家捧出一十七束红玫瑰。为什么会是红玫瑰?因为有爱在每一篇文章里游走无碍。文学是什么?尤其是散文是什么?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高深处走出来,回首一望,突然明白:文学、特别是散文,可用一个“爱”字概括,爱生命,爱生活,爱自由,爱自然,爱爱情,爱挣扎于苦难之中却不改善良的人们,爱承受着各种灾难竟保持美好的自然。

从春秋时代回望过来,涛涛的时间之犁,在孔孟之乡这片或贫瘠或肥沃的大地上耕作,收获过孔子、孟子以至后来一如江河绵延不绝的头颅,让这片土地始终有人文的灵光不灭。而今天捧献给大家的,则是十七颗各具风采的心灵,既承继前贤,又是精神新的创造的花木。我能够先睹为快,不妨蜻蜓点水般快速地说一点感受。

刘利民是我多年的同事,怀仁而抱滚烫的热情,其文学的发硎处已在遥远的过去,但是文学的精灵一直追随于他,成为他生命的支柱之一,并让我怀着莫大的期待。刘东华在散文的创作上出道早,起点高,好多年前就曾在《散文海外版》上发表过重要文章,并以敢于思索、反省而让我刮目。袁永生是一位民间教育家,他创立的点石教育惠及好多学子,但让我与他亲如兄弟的,还是因为他有一颗充满正义与不屈的灵魂,并用朴实如农家炊烟般的语言反映当代底层人生活的点滴。黄侠曾在电视专题上有过大的建树,写作虽然是她退休后的业余爱好,却往往出手不凡——其原因在于她有一颗恻隐与悲悯之心,且文字也有着素静含情的力量。特别喜欢李雁鸣的文字是在好多年前、我还在济宁日报的副刊上,真实的生活,细腻的细节,真诚的文字,而且每一篇都闪动着心灵的光彩。屈绍龙是我难得的文友,已在散文创作上有着丰收的季节,并在中国教育界有着不小的文名,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并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作为老乡,我曾为耿清瑞的两本散文集作过序,他对于乡野与亲情,有着独创的叙述。张玲与李冬梅,都曾经是我在副刊时的同事,她们对于文字的喜爱与敏感,都曾出手过让同行羡慕的华章,张玲的第一部散文集就曾得到过山东大学著名教授孔范今的肯定,而李冬梅的散文也曾经入选过《散文选刊》。王尊广这篇写羊山战役的文章,厚实而且倾注着浓郁的情感,并用诚挚的笔墨钩沉历史的故事。耿玲是孟子故里的一位教师,喜欢写作,并在亲情领地中多有收获。张玉岗、高春云、蔡月萍、闫茂坦四位都是“鲁地文艺”的骨干,而“鲁地文艺”又是孔孟之乡一块生机勃勃的文学园地,聚集着一大群文学青年。他们的文字不造作,有新意,在精神的领域里有着崭新的发现与展现,具有着远大的前程。而刘文华的《万山朝尼》,是这组散文的压轴之作,这篇万字长文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有着激情而又深刻的诠释。

诗人昌耀的封笔之作是《一十一支红玫瑰》,是对爱的绝唱。今天,我愿意将这一十七束红玫瑰献于读者之前,作为孔孟之乡爱的耕耘的开始。

最后,再次感谢《北海文学》、感谢主编衣文奇先生对于我的十七位文友的信任与支持,让大家聚在一起,温暖而又充满着前行的力量。

2022年9月6日星期二于济宁方圆忻居垦荒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