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待了一天都想了些啥?
2022-09-02 06:15:23
  • 0
  • 0
  • 11


溜溜的一天,就在圆明园度过,一个人想了好多的事。有些可说,大多不能与外人道,捡可说的记上几条,也是挂一漏万。

残桥

虽是残桥,却也是圆明园近二百座桥中的仅存,其余的全毁了。毁于一次次的战火,毁于乱世中贪欲的黑洞;毁于西方的侵略者,也毁于我们自己的民众与权力者;毁于肆无忌惮地掠夺,毁于延续久久地疯抢。

这样那样地看它,前后左右,远远近近,我在入园不久的这座石桥前来回地转悠。万里山河间,就这带伤的十八九块石头,静拱着深重的身躯,无语万言。桥下的水,早已不是当年的水,连遮日的树荫也新了又新。新的水穿着新的荫,露着墨黑的模样,让人有一种临着深渊的感觉。无语的桥不管这些,还是拱起着摞满着伤痛的身子,与水中的桥影一起、努力地画出一个圆满。唯一的孑遗,唯一的圆满,有风掠过,波起影碎,也碎了圆满。

只有残桥执拗地拱着。

建桥难,毁桥易,人间便多了滞塞与梗阻,一个民族也就走过了曲折弯绕的路途。听说连“闭关锁国”也在被专家腆着脸、昧着良心贴上了美名,残桥,也许还要度过漫长而孤独的岁月。

乱石群

圆明园最多的是水与乱石。乱石狼藉,尤为触目。

一群群的乱石,缺胳膊少腿在废墟上,不死,像一片片阴云不散。这是清帝花了150年建设与享乐的地方,破败的时候,便只有这些沉重体大的石头留了下来。

一再地碰到各式的乱石群,会一再地想到那个生辰纲,想到那个梁山与黄泥冈。建设最热闹的时候,整个中华会有无数个皇家的花石纲,躜路在各种的道上。与此园相比,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生日礼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些石头当然比大清帝国寿命长,寿命也并非只是存在——这些乱石,倒像一部《史记》,记载着存亡兴废与不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梁山与黄泥冈,也并非只是山东才有。

乱石间,会见到一个又一个圆圆的石凹槽,早已失却了榫柱,空空的如一只只没有眼珠的眼睛,瞎在草丛里。我知道,这些凹槽与榫柱之上,曾经支撑着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建筑与稳安的笙歌。“潮打空城寂寞回”,每块石头上该存留着多少生命的眼泪与时光的烙痕?不要说百年千年,就是身经的有数的岁月里,就有多少精神的废墟与废墟上伤痕累累的心灵的乱石?真想一块一块的石头一一抚摸一遍,让心上的热与石上痛流汇在一起。

夕辉斜临的时候,我不舍地离开,稀疏而枯干的头发在秋风里摇曳。

水与荷

圆明园水的面积相当于整个颐和园,真是处处见水,光是福海,就有34万平方米。福海后面,便是一长列不高却绵延的山脉。皇帝真会选地儿,依山傍水,占尽风水之吉。占尽又能如何?一个拒绝世界潮流、罐头样封闭的国家,会羸弱到连主子也一并走到绝路的终点。大清死亡,这些水与山不管这些,依然兴致勃勃地活着。谁说“莫非皇土”?这些曾经说一不二的主,任啥都带不走,一滴水一块石都带不走。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从不改姓,更不改性。在山水面前,这些专横跋扈者都是纸老虎。

走得累了,寻个阴凉处的连椅坐下,看着这些水、这些山,悄悄地想:天道与人道是有着相通处的,不可违不能违。即便是不幸遇到鲁迅所说“逆天,背天,‘射天’,简直将国家闹完”的皇帝,他也不能想拥有啥就拥有啥,不然天底下早就“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得一无所有了。

不能不说到荷。除了福海,圆明园是水处便有荷。

从微山湖的乡下来到京城,处处小心,怕乡巴佬的土气冲撞了京都的高贵。但是一见圆明园的荷,我就松了一口气:高高在上的荷莛,举着挤挤戗戗的大莲叶,一律深绿得阴冷的颜色,还有星星点点亮着瓷光的荷花,都透着人植的豪横,哪有俺微山湖十万亩荷的自在与自然!微山湖到了荷的季节,虽是铺天盖地,却又熙熙攘攘各自从容,地阔水富,每根莛每片莲每朵花都自由地呼吸,透着孩子般的野性与童真。当然也有深绿,但更多的是数不清又无法命名的各种绿在阳光里笑,将一湖水染得清俊斑斓。荷花更是没有遮拦地向天敞开着胸怀,将一种清清的香弥漫在天地之间,沐浴万物。

雨果在圆明园

乱石残桥间,有一块铜,暗黑着,是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雕像。

我们确实不应当忘记他。只因他写过一封著名的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谴责侵略与掠夺。我们的好多孩子都知道他,不是因为他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而是因为这封信被选入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

这个巴特勒上尉,就是当年的侵略者,他想让雨果也为他们从圆明园抢去的战利品唱唱赞歌。想不到得来的却是愤怒与谴责,信中以这样的段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不能模糊、更不能颠倒侵略与反侵略的界线,这不仅是一个作家最起码的认知,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还是反动的尺度之一。

我们津津乐道雨果的这封信,却少能知道他写这封信时,正处于流亡之中,而且他的流亡时间长达近二十年。流亡的原因是“奋起反对”拿破仑三世称帝,流亡就流亡,绝不屈服,照样与这个称帝的拿破仑三世针尖对麦芒。百度这样介绍:“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打的回二哥二嫂的家,却拐弯去了“这边粥铺”,要了二两大葱猪肉包子、一碗南瓜粥。吃着喝着,望着渐笼的暮色,想到世上凡存在的最终都会消亡净尽,包括这座活了数百年的城市与刚刚离开的这处庞大的园子,也就突然有些伤感起来……

2022年9月1日星期四下午18时草成于朝阳区来广营某庄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